全球有多少人叫季华()

03-10 房产 投稿:生人勿近
全球有多少人叫季华()

央视网消息:认识一位老兵,他叫季华。94岁的季华老人今年1月去世了。按照老人的遗嘱,去世后,捐献遗体、不设灵堂、不收花圈,捐出全部抚恤金。算上老人生前有据可查的捐款,这些年来,他为家乡困难群众、贫困学生累计捐款了近百万元。季华老人生前是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三十干休所的离休干部。他在所里是出了名的“节俭”,节俭到“抠门”的地步。直到他去世以后,人们才知道他节俭下来的钱都去了哪里。

  这个在大家口中如此“节俭”的老人,就是季华。1947年,22岁的季华入伍后随即参加解放战争。1948年6月,在江苏泰州姜堰一带战斗时,他担任所在连队的党支部书记。当时战斗十分惨烈,连长负伤,副连长牺牲,脚踝已经中弹的季华带领战士奋力坚守碉堡,为部队发起总攻赢得了宝贵时间。1984年,离休后的季华老人住进了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三十干休所。季华老人家中的摆设都还是80年代初的朴素原样,几乎所有的家具都用了30多年。他的儿子说,每次提出给父亲添置东西,都会惹得老人生气。

  在干休所工作了30多年的工作人员吕本秋说,季华老人家里唯一装修过的只有淋浴间。

  然而,还没等新的淋浴房装修好,季华老人就因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,而在重病期间,他郑重要求家人对他不要过度抢救,为国家节省医疗资源。

  生前捐百万 身后捐遗体

  季华老人生活很节俭,其实作为离休干部,他一个月的收入有10000多元。但在老人去世后,家人在清理老人遗物时发现,老人的银行存款只有2000多元。还有就是一套上世纪80年代分配的没有产权的公房,这就是老人全部的财产。这么多年来,季老把省吃俭用攒下的钱都捐给了家乡,资助了贫困学生。别人问他省出来的钱要给谁,他只笑笑不说话。

  其实,季华老人节俭背后的故事,很少有人知道。干休所所长月明刚还记得,2017年的一天,负责照顾季华的保姆突然找来说,发现老人总是悄悄汇款给别人。

  靖江斜桥是季华的老家,至此,所长月明刚才知道,原来季华老人一直都在默默捐资助学,甚至连自己的儿女都不告诉。老人还特别叮嘱月明刚和保姆,不要张扬这件事。直到去世前,季华老人把小儿子叫到床前说出了自己的心愿。

  季华希望,能在临终前把自己多年来的所有积蓄全部捐给老家的学校。虽然已经过去1年多了,但季压西还清楚记得当时陪父亲取钱时的场景。

  2018年底,季华老人的儿子代替父亲将40万元存款送到靖江市斜桥中学,成立了助学基金。

  临终前,老人再次对子女交代,他去世后的抚恤金也不要留,全部捐献。

  季华老人去世后,他的50万元抚恤金,除了24万元用于缴纳特殊党费和帮助老家的困难群众之外,剩下的26万元都捐给了老家靖江斜桥中学作为助学基金,加上之前的捐赠,季华老人已经向学校捐助了近70万元,而这也是斜桥中学目前接受个人捐款的最大数额。目前先期收到的40万捐款,学校已经陆续发放。

  老人去世那天,子女收到一张江苏慈善总会发出的捐赠证书,多年来默默捐款的善举开始为更多人所知晓,大家终于看到清贫背后是老爷子闪光的初心。

  在季华老人家里的大门上,贴着老人亲笔写的两个字——“寒舍”。

  季压西说,父亲一辈子以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而感到自豪。老人临终弥留之际,还嘱咐子女拿来一张白纸,将“我是党员”这句话写了两遍。

  季华老人去世后,给子女留下的东西是两本他自己写的书——《靖东小草》和《夕阳随笔》,一本写了自己的革命成长史,另一本写了晚年读书看报的感悟。在书中老人写到“我现在虽仍在看书报,看电视,练身体,关心国家大事,也写一些回忆文章,但是,细想想没有别的什么可以留给社会了。想来想去,我还是可以最后把遗体献出,留给社会利用,再就是看书报,看电视所看到的有益的东西记下来……虽绵薄之力,也可点点滴滴影响后人。”

  让“大爱”继续传递

  季老曾说:“如果自己的子女有出息的话,我给他们钱干什么?如果他们没有出息的话,我给他们钱又能干什么?”堪称父母金句。而季老的子女们对这一决定也表示理解和支持,对社会的慷慨,对教育的善心,是比金钱更崇高的精神传家宝。我们希望那些收到了季华老人捐款的学生和老师们,能把这份帮助当做人生的助力,带着一份厚重的期待和鼓励,继续努力完成学业、事业。相信他们也会向社会回馈善意,把更多美好的东西,传递给身边的人。

标签: # 有多少人
声明:百科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yanghuaiguang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