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鲫鱼怎么分公母(金鲫鱼怎么分公母图解)

04-11 宠物 投稿:沁水百合
金鲫鱼怎么分公母(金鲫鱼怎么分公母图解)

金鲫鱼健康养殖技术

_刘艺

金鲫鱼作为常见观赏鱼品种,因价格适宜、游姿优美、饲养简便、适应环境能力强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和养殖户的喜爱。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,金鲫鱼养殖病害频发、成活率低等问题变得日益严重。如何减少病害、提高成活率成为金鲫鱼养殖的首要问题。笔者进行了金鲫鱼健康养殖试验,养殖成活率达94%,出成率达87%以上,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。


一、前期准备

1.池塘条件

本试验用塘为2亩左右的长方形池塘(45米×30米×2.5米),塘底平整且进排水方便。池塘过小,不利于规模化养殖;池塘过大,金鲫鱼会因较快游动导致体形过长而影响品质。放养前对塘坝进行修整,保证池塘使用的稳固性和安全性。塘底在整塘后进行干塘和15~30天的晒塘工作。

2.池塘消毒

将池塘水位加至20~30厘米,用生石灰60~80千克/亩+茶粕清塘,或用漂白粉4~5千克/亩干法清塘,清除腐质,改善养殖水体,同时清除野杂鱼及病虫害。过7~10天,将鱼塘水位加至1米深,注意进水口要套好过滤袋以防野杂鱼入塘。之后放少许鱼苗进行池塘水毒性测试,看清塘后池塘水毒性是否消除,避免鱼苗中毒死亡。一般可用有机酸+V C 兑水全塘泼洒,进行解毒和鱼苗抗应激处理。

3.肥水

放养前1周左右,保持池塘水位1米左右,用花生麸按50千克/亩施肥或用EM菌稀释液全塘泼洒。肥水后池塘浮游生物开始大量繁殖,水色呈现菜绿色,可为鱼苗提供大量的生物饵料,如枝角类、桡足类、藻类等。如果来不及施肥,也可在放养鱼苗前 1~2 天,向池塘投放已培育的轮虫、丰年虫等浮游动物供苗种食用。

二、苗种引进与放养

1.苗种引进

引进规格50克/尾左右的红白长尾金鲫鱼,放养密度为3 000尾/亩。引进的苗种健壮、规格整齐,经检疫无药物残留,不携带传染病原、虫体等。对于畸形、残缺、观赏价值不高的鱼苗要严格剔除。

2.苗种放养

放养时间选在4月中旬,水温在18℃左右。鱼苗引进后,用适量的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,尽可能剔除弱苗。放苗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,如果是袋装的鱼苗需将苗袋放入鱼塘 20~30分钟以消除温差;如果是桶装鱼苗,则需要排掉鱼桶内部分水,将鱼塘的水适量注入桶内,放置15分钟左右,然后重复1次,待温差消除后将鱼苗缓慢倒入鱼塘。

3.合理套养

本次试验套放了规格 150 克/尾左右的鳙鱼100尾、50克/尾左右的鲢鱼80尾和150克/尾左右的草鱼50尾。一是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;二是增加效益;三是引起鱼抢食,可促进金鲫鱼摄食,增加鱼活动强度,加快鱼生长速度,保持鱼体形健美。


三、日常管理

1.饲养管理

一般投喂蛋白质水平30%以上的颗粒料,投喂时需遵照“四定、四看”原则,按“慢-快-慢”“少-多-少”的方法投喂,每次投喂时间应维持在 20~30 分钟。每周应停料 1 天(喂 6 天停1天),每15天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投喂量和投喂次数。正常情况下每天投喂1~3次,尽量不要在夜间投喂,每次适量投喂饵料至金鲫鱼食量的70%;换水后1~2天投饵量可适当减少,当水色转绿时再适当增加投喂量;发生鱼病时应减少2/3投喂量甚至停止投喂;水温过高或过低时,应减少投喂次数或停喂。

2.巡塘管理

坚持每天早、中、晚各巡塘1次,高温、暴雨等极端天气应适当增加巡塘次数;及时加注新水并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,注意观察鱼群摄食、池塘水质变化情况和鱼群有无浮头现象,做好相关记录。

3.水体调控

金鲫鱼养殖生产中应定期检测养殖水体,将水质尽可能地调控在金鲫鱼最适宜生长范围内。每15天左右交替使用聚维酮碘、戊二醛与苯扎溴铵混合液等消毒剂对池塘消毒;每20天左右使用含10%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底改等和芽孢杆菌、复合菌等进行改底和调节水质,保持水体“肥、活、嫩、爽”,注意消毒和调水工作不要一起进行,在使用药物后注意泼洒应激灵、解毒安等。水体主要呈菜绿色,保持水体透明度 25~30 厘米、pH7.5~8.3,一般水深80~100厘米,水色变为白浊或褐色时应及时换水。

4.选别管理

养殖的金鲫鱼一般作为商品观赏鱼出售,色泽、特征、体形、体重、匀称性等为观赏价值的评判要素。金鲫鱼筛选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定为4次,要及时淘汰劣质鱼,避免优劣混杂,以使效益最优化。因金鲫鱼扬色较晚,第1次选别在夏花阶段,之后每过60天左右需要进行1次选别工作。

四、季节性管理技术要点

春季一般在清明节后放养苗种,选择喂食蛋白质水平30%以上的全价饲料为主;池塘水每14天左右换水1次,换水量为15~20厘米。夏季是金鲫鱼主要的生长季节,管理重点在于“降温”与“增氧”,预防鱼群“烫尾”、缺氧浮头等事故的发生;合理调整饲料投喂时间,早晨投料时间提前至7:00左右;将水位调高至1.5米,每10天左右换1次水,适时加注新水,保持水位。秋季应适当育肥,增加饲料营养,使金鲫鱼保持较好的体质以进行越冬;将水位保持在1~1.3米,每14天换水1次,每次换水15~20厘米;晚秋时要及时做好越冬准备,鱼苗要转移至室内或搭越冬棚进行越冬;若是成鱼,应将池塘水位提高至1.5米以上,以确保鱼顺利越冬。冬季水温是决定金鲫鱼越冬成活率高低的主要因素,室内越冬应保持水温在3℃以上,每30天左右换1次水;室外越冬应确保池塘底层水在4℃左右,经常加注新水,确保越冬期间水深在1.5米以上,同时结冰期要加强破冰工作,并且停止投喂。

五、病害防治

金鲫鱼养殖生产中常见病害有寄生虫病、鳃霉病、赤皮病以及水质不良引起的鱼病。主要防治方法为:①清塘、干塘、晒塘要彻底,引进的鱼苗要经检疫,放养前要进行消毒。②注重水质调控。调节好水质,经常培水,改善金鲫鱼生活环境。③合理使用增氧机以达到搅水、曝气、增氧、调水的目的,注意增氧机的开机时间,一般晴天中午开、傍晚不开,阴天清晨开、白天不开。④投喂优质配合饲料,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。适当投喂维生素可增强金鲫鱼免疫能力,提高鱼的体质,从而提高苗种成活率和促进鱼体健康生长。此外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、黄芪多糖、四黄粉等中草药,有利于金鲫鱼的病害防治。⑤对已经发病的养鱼池必须彻底换水,并且泼洒消毒剂,同时结合病情内服药饵进行治疗。⑥发生寄生虫病时要根据病情泼洒对应的杀虫药物,同时内服四黄散等中草药以提高鱼体免疫力。

六、经济效益

试验养殖至 7 月中旬时金鲫鱼长至 160 克/尾,至 10 月中旬时约 300 克/尾,此时成活率达94%,出成率达87%以上。本次试验金鲫鱼种苗成本为6 000元,套养鱼种成本为374元,饲料成本为15 250元,其他成本(电费、渔药费、人员工资等)为11 550元。本次试验产出各种规格的金鲫鱼均达上市规格,实际捕捞1 692千克,按观赏鱼市场金鲫鱼平均价格24元/千克计算,商品金鲫鱼总产值为40 608元;试验塘产出鳙鱼143.5千克、鲢鱼72千克、草鱼91千克,产值约为3 069元;试验总利润10 503元,亩利润约为5 251.5元。本次试验养殖的金鲫鱼作为亲本进行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,以进行下一步的繁育试验。


标签: # 鲫鱼
声明:百科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yanghuaiguang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