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邑是什么意思(海邑的意思)

04-22 房产 投稿:轻雨伞下
海邑是什么意思(海邑的意思)

汕尾市,是粤东南部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。

1988年3月汕尾建市后,其知名度越来越高。然而对汕尾地名的由来,现今却有两种说法:一是汕尾从有地名之日起,就叫“汕尾”;二是汕尾原名“汕美”。究其出处,是1994年10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“中国国情丛书——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《汕尾卷》。”在该书第1页“历史沿革”称:[汕尾原名“汕美”。据《辞海》释义,“汕”乃“鱼游水之貌”。汕尾滨临南海,盛产鱼虾,素以滨海渔港著称,有美丽的滨海风光,故得“汕美”之名。旧时曾俗称“尾省”。“尾”与“美”谐音,人们便渐渐地把“汕美”称为“汕尾”,汕尾由此而得名。]由于该书发行量大,传播广,故近二十多年来有很多人在书籍、媒体、旅游资料中,把汕尾原名“汕美”之说广为引用,造成以讹传讹,误导后人。为了弄清是非,正本清源,在此特把汕尾地名由来浅谈之,期望抛砖引玉,以求正名也。

  一、查旧县志典籍碑刻对汕尾的记载:

  “汕尾”之名始于何时,已很难查考。

1、“汕尾”之名,最早是见于乾隆十二年(1747年)《修整汕尾关帝庙前街碑记》中记载:“汕尾一镇,舟揖云屯,商旅雨集,亦海邑一大区会也。…”

2、查阅《海丰明清三志》。在明嘉靖三十八年(1559年)编的《海丰县志》中,查不到汕尾的地名。在清乾隆十四年(1749年)编的《海丰县志》才看到有汕尾的地名。其中在“分县舆图”中标有“汕尾汛”;在“都里”的“金锡乡(都)”条目下记有:横山、渡塘、高湖、鹤发、平涌、桃花、赤花、黄茹、高螺、大化、青坑、马行、杨古埔、南洋、埔边、南汾、新村、后堋、郭洲岭,长沙、青草、浪涌、坎下、捷胜、大德港、汕尾、赤冈、青洲坑、莲池;在巡检司设置中有:鹅埠岭、汕尾港、南丰(驿)、海丰所署4个。由此可见,在乾隆十四年之前有“汕尾”之名。1991年出版的《海丰县水产志》第28页称:“汕尾渔港是在清康熙后期形成的。”

3、查阅《海丰盐业志》。在《两广盐法志》“坎白场图”中标有“盐船泊汕尾港”六个字;在第三节“清代盐业”中记载:“乾隆三年(1738年)坎白改为场,设场于汕尾坎下城内”。

4、《汕头海关志》、《汕尾海关志》记载,汕尾于清雍正八年(1730年)设巡司于此,乾隆卄一年(1756年)设县丞驻此;光绪卄五年(1899年),两广总督谭钟麟特准开设香港至汕尾定期航线;1921年在汕尾设立常关分卡。

5、据有关史料记载,1919年,孙中山先生在所著《建国方略之二》中,呼吁“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中,把汕尾作为沿海商埠及渔港”。1927年大革命时期,曾设立汕尾市,大革命失败后撤消。

  6、在所查旧县志典籍碑刻史料中,未见有把汕尾写成“汕美”,也没有把“汕美”演变成汕尾之说。

二、1982年在全国推行地名标准化过程中,在全国首次开展地名普查,海丰县在地名普查告一段落之后,于1985年11月1日出版了《海丰县地名志(初稿)》,对汕尾镇名称记述如下:“在海丰县南部沿海,距海城镇22公里。这里原是一片海滩沙坝,宋代以前就有渔民聚居于此。因当地人们称浅海中的长条状沙滩为汕,且地处沙滩尾部,故称汕尾。……”

三、再查《辞海》原文对“汕”字解释,并无“鱼游水之貌”释义,而“汕汕”的释义是:“群鱼游水貌。”“鱼游水之貌”与“群鱼游水貌”之释义两者是截然不同的,把“汕汕”释义篡改成“鱼游水之貌”的释义,是有意还是无知?

综上所述,汕尾从小渔村发展为地级市,自始至今便称为汕尾。说汕尾原名是“汕美”是否是主观想象出来的?

标签: # 意思
声明:百科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yanghuaiguang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