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岛有多少平方千米(黄岛区有多少平方公里)

04-18 房产 投稿:时光浅巷
黄岛有多少平方千米(黄岛区有多少平方公里)

薛立全

黄岛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城区,建区仅有43年时间。黄岛区先后经历了两次重大区划调整,一次是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合并,另一次是和胶南市的合并,现在的黄岛区无论是人口数量、区域规模、经济总量,都和老黄岛区不可同日而语。

老黄岛是当地人独有的概念。它是指一座岛屿,当年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,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岛屿的西北和西南方向,分别修起两条拦海大坝,原来四面环水的孤岛成为连通陆地的岛屿,这座岛屿是老黄岛区党政机关所在地,也是当时全区的行政商务中心。

老黄岛建区初期,岛上人口稀少,岛内有一条贯通东西的道路,名叫崇明岛路。崇明岛路中段两侧,分布着几家百货店、五交化店、粮油蔬菜店及土特产店,这些商店多数是平房建筑,沿路一字排开。每家店铺店面不大,前面设置着玻璃柜台,后面是商品货架,玻璃柜台内及货架上摆放着为数不多的商品,供顾客选购。

人流和商业是相互成就的,反之亦是。由于岛上居民少,购买力低,商店里不敢进更多的商品,只是卖一些容易销售的大路货。因此那个时候商店里物品单一,好多商品在岛上买不到,需要时只能到岛外购买,老黄岛的商业只能满足简单的消费。

随着老黄岛经济的发展,岛上人口逐渐增多。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,前湾港等国家重点工程在黄岛建设,带来了人流和物流,迫切需要大型商业设施,区政府遂决定在岛上建设百货大楼。

老黄岛属山地丘陵地势,高低不平。当时岛上基本布满了建筑,只有在岛屿中心地带闲置着一片低洼地块和水塘,这是岛上少有的平坦区域,百货大楼就建在这片低洼的地块上。

百货大楼是一座三层建筑,门头上方是一个斜坡式倒三角结构,使用了当时流行的玻璃幕墙装饰,采光好,室内通透。整栋建筑设计大气,造型别致,三楼顶部“黄岛区百货大楼”六个巨型字体分外醒目。当时岛上还没有几座像样的建筑,百货大楼完工后随即成为老黄岛的新地标。百货大楼的开业,标志着老黄岛商业迈上了新的台阶,营业场所从原来的低矮平房,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大厅,商品实行分区销售,品种也有了明显的增加。商场还经常举办有奖销售活动,每到这时商场里人山人海,争相抢购,成为那个年代特有的消费场景。

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,老黄岛人口规模迅速扩大,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,区政府在百货大楼旁边,规划建设了一处高规格的综合商品市场。那个时候,我已调到老黄岛区政府办公室财贸科工作,全程参入了市场的规划和建设。当时市场建设由区工商局牵头,初期把水塘里的水抽干,雇佣车队用风化砂填平,在回填的地面上建起了四列门头房,两列相对门头房之间的露天部分,用石棉瓦搭起拱形棚顶,既可遮阳,又能避雨。市场的大门是牌楼式建筑,用红褐色大理石筑成,牌楼的门楣上书写着“晨光园”三个篆书字体,简洁大气,应情应景。

当时尚处市场经济发展初期,在机关上班的我,经济上还时常捉襟见肘,但先富起来的人们已显示出雄厚的购买力。门头房的图纸刚出,没过几天,几十套网点即告售罄。工商所对市场的市口进行了专门规划,按区域分成蔬菜区、海产品区、服装鞋帽区、小商品区、维修服务区、餐饮区、娱乐区等。这类市场在老黄岛还是头一次出现,市场一经启动,培育过程相当顺利,几年之后,一间店铺的年租金上涨到当初房价的数倍之多,形成一铺难求的局面。

在这片低洼的地块上,先后还建起了电影院、水产招待所、粮所、供销社门市部等商业设施,丰富和方便着岛上居民的生活。

商业是遵循聚集效应的。商业网点越集中,商业业态越齐全,越能聚集商气、人气。随着这一片商业设施的建立,形成了老黄岛的中心商圈。百货大楼可以满足居民中高档消费,晨光园市场则以中低档商品为主,大棚里挂出的服装鞋帽,品类齐全,价格低廉,吸引了众多低收入群体购买。中心商圈形成之前,蔬菜、海产品主要依靠岛内分散的几个农村大集供应,品种少、距离远、集期长,晨光园设立后,岛上居民可以随时到固定摊位购买,货物新鲜,购买方便。特别是下班之后,蔬菜、海鲜市口人流涌动,熙熙攘攘,一片繁荣景象。

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正是卡拉OK流行的时代。晨光园设立了多家卡拉OK练歌房,年轻的消费者都喜欢出入其中,在歌厅里可以充分展现自我,自娱自乐,释放激情,这种练歌方式曾经风靡一时。我的一个朋友,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学生,脑子灵活,思想前卫,他瞅准了卡拉OK火爆的商机,借钱买了一台电视机和卡拉OK点唱机,每到夏季在百货大楼对面的空地上,摆起一个露天摊位,供大众消费娱乐,每点唱一首歌收费五毛。当时在老黄岛他是第一家出摊,大家都觉得新鲜,加上收费低廉,摊位旁经常聚集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,争相登台点歌,轮流献唱,每晚要热闹到后半夜才收摊,几年下来积累了不少财富,后来他也成为先富起来的人。

繁华的商圈历来都离不开美食。晨光园市场内分布着众多的特色小饭店,天南地北的美食俱全。特别是海鲜特色饭店,更能聚集人气,岛上渔民半夜出海的鱼获,凌晨就会运到晨光园市场,餐馆在家门口即可选购到新鲜海鲜,这样的食材做出的菜品,自然是纯正地道,食客口口相传,生意愈加火爆。那个时候,儿子尚处学前阶段,每逢周末,他最喜欢让我带着去晨光园游玩。市场门口有众多的露天羊肉串烧烤摊,忽明忽暗的炭火,把羊肉串烤的滋滋流油,香气四溢。羊肉串是儿子的最爱,每次我都要给他买上一把,他吃的心满意足。晨光园市场的羊肉串成为儿子那个时期最大的念想。

老黄岛时期的电影院也是聚集人气的地方。那个时候,电影院是国有经营,票价很低,老百姓都可以承受,逛商店、逛市场过后,很多人选择就近看一场电影。因为全岛只有一个电影院,每逢有新影片上映,售票窗口人山人海,往往是一票难求,有时为了看上头几场电影,不得不从别人手里高价买票。电影开演后,电影院门口经常还聚集着大量无票人员,踯躅徘徊,久久不肯散去。

老黄岛尽管地域较小,是一个袖珍型城区,但同样有充满城市烟火气息的繁华商圈,成为岛上居民消费娱乐的聚集场所。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黄岛新行政中心南迁,老黄岛人口锐减,购买力下降,盛极一时的老黄岛旧商圈也步入萧条,风光不再,它曾经的繁华只能印刻在深深的记忆里。

作者简介:薛立全,青岛市黄岛区人,中国散文学会会员,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,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,散文作品发表在《齐鲁晚报》《青岛日报》《青岛晚报》《青岛财经日报》《青岛西海岸报》《散文百家》《西部散文选刊》《青年文学家》《神州文学》《散文圈》《当代散文》等报刊。

壹点号靓丽海岸

标签: # 有多少
声明:百科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yanghuaiguang@gmail.com